10月27日,2018深港设计双城展之“深港共创坐具展”及“大家论道”在欢乐海岸购物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双城展的重要单元,坐具展走出专业展览馆,让优秀的设计作品与市民亲密接触。SIID品牌活动“大家论道”在主题上也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融合,阐释本次展览主题“互”的含义。
“深港共创坐具展”开幕式先后由深圳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秘书长/双城展联合策展人徐挺,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会长何潇宁,展览顾问杨理崇(香港)、王黑龙(深圳)介绍了双城展及坐具展单元的相关情况。
本次大家论道邀请到了来自两岸三地的杰出设计师代表石大宇(台北/北京)、利志荣(香港)、张雷(余杭)、从各自兜兜转转的成长背景出发,探询当代设计与传统工艺、地方文脉乃至文化基因的关系,思考设计与有尊严的日常生活,与这片土地上民众的精神与审美间的特殊关联,希望最终产生一种建基于“当代中国文化”之上的新设计。演讲过程高潮迭起、案例丰富、妙语连珠,让到场观众感觉不虚此行。
石大宇
原创的定义
做创作的人,心中有一个主张、想法、理想,为了将它表达出来与人沟通,于是借由不同的材质、媒介、载体、手段、方法、去呈现。比方说画家用画笔和颜料,音乐家就用乐理,乐器和声音;然而在表现主张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于是创作者必须靠自己去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参考借用别人的答案套用在自己的问题上。能够自己去找答案,也不计较是否为标准答案,就是原创。原创不是发明,而是一种思考模式,一段如何去找到答案的思维过程。最后所产生的结果不论好坏,它就是在诚实面对自己后,属于个人的原创产物。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所谓的职业伦理(Code of Ethics),设计专业也有职业道德规范!剽窃就是一重罪!不应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追求名利,牺牲他人成就自己。背叛出卖自己的同行,这种行为,永远受人唾弃。
我的第一件“竹”设计作品,是2008年所设计的“椅君子”,整张椅子采用天然竹条完成。用单一竹条与线条勾勒出座椅结构与造型。天然竹条的意义在于它完全体现竹长纤维的特性:韧性、弹性、刚性。
以淳朴,诚恳、谦虚的心态所创造出的器物,除了具备准确合理的功能外,更能散发出纯粹自然的,“将自己最好的献给他人”的那种温暖、幸福、动人的美感,而这些都属于在地的文化基因。针对在地人当下生活上的需求,根据材料特性和对应的工艺技法所做出的当代设计,其审美应该也是出自于因材料特性、功能、和因时代进步所催生的工艺技法,以及设计师和匠人虔诚执着的心所驱使的创造行为。
从Bauhaus以来,我认为最好的躺椅非柯布西耶的LC4莫属。参与设计LC4躺椅的Charlotte Perriand通过LC4延伸而来的竹制躺椅也令我难忘。相较于钢管,天然竹条有着它自身的优势,我想运用竹条的刚、柔、韧的特性和我们自主研发的当代竹工艺,来设计一款属于中国当代的躺椅,并以此来探讨竹材更多的可能性。这件躺椅作品取名“椅巴适”,“巴适”一词出于川渝,意为“很好”、“太好”、“舒服”。靠背运用独有的“以骨带肉”竹垫弹簧机构,灵感源于车辆减震器的弧形钢板结构。运用竹的弹性与韧性调节各位置的软硬度,竹条间隙透气,显着提升靠背的舒适度,以坚实的材料达到柔软填充靠背的效果。躺椅中也应用了由我们自行设计,以汽、机车碟刹和地心引力为发想的“重量制动机构”。以低科技的机构成就功能合理、经久耐用又舒适的好设计。
我坚信任何设计皆是因功能而生的,所以设计之美也来自于功能。单纯追求物件的美不是设计审美所探讨的,所谓追求功能和审美的平衡不仅仅是功能与其外形表象的平衡。因此,由功能而成就的美好事物要远远强于器物本身的功能。
利志荣
传统与设计
Milk Design是一家产品设计公司,由于有机会设计跟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于是我们慢慢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兴趣,希望可以将设计融入传统,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但是通过设计手段,传统手艺可否变得有现代感?传统文化可否融入现代生活?传统工艺可否加入现代生产模式?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要讲的几个案例:
一) 竹椅
我对竹的认识很少,所以就到湖南益阳跟一些制竹工艺师交流。我发现湖南的制竹工艺看起来很有装饰性,我想找一些朴素、直接的手工艺。后来我又去了台湾,跟着一个工艺师3天,跟他去买竹子,看他怎么样做。我提前把椅子的设计图发给他了,他用没有剖开的竹管去做椅子,这是很传统民间,直率的制作方式。我们就思考能不能通过创新,把竹子和其他的材质接合起来。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件金属配件放在竹管里面,这个配件可以将竹子和其他材料拼起来。
在这个设计之后,我认为在认识和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要保持创新的设计思维。加入新的结构方式,材质,方便生产的可能性。我觉得传统工艺的家具外观比较复杂,现在的家简约所以在美学方面,能不能从一个简单的角度来把它重新演绎出来,还要寻求切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及使用。
二) 木椅子
我觉得椅子是生活中的艺术品,首先要有功能性,还要能体现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有它不同的艺术特色,这些都会反映在椅子上面。但是我如果想要去设计一个新的中式椅子,该怎么做呢?我们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雅、平和,平衡美与现代简约美学与现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角度出发。这次的设计着重探索实木家具的结构。我们从结构上去思考,想出把三条木连在一起的方法,椅子的结构及形态也随之而然出现了。在这个设计下诞生的椅子,设计师与工匠需要有密切的理解和配合,最后受到了椅子工匠对设计的赞赏,我感到很开心。
三) 流动茶室
这个是香港设计中心找我们做的展览装置。他们想要一个代表香港的展品,并将它带去世界各地展览。我们就想有什么东西可以代表我们的文化,那就是茶!所以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设计,我们叫它“茶档”。大家来参加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给他一杯茶,以表欢迎,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个可流动的设计,可在不同的地方设置,一个茶箱里面有煮水的地方,有冲茶的地方,还有放茶具的地方。前面也有一个台子可以拉出来,方便人站在前面喝茶交谈。我们这个作品在米兰设计周展出过,当时因为人太多,所以我们没办法冲茶,很遗憾,但是大家都对这个很有兴趣。后来我们在香港、首尔、芝加哥等地都有展出过这个作品,并现场泡茶给参观者享用。很多人表示很喜欢这样的设计,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与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设计亦要融入生活方式,也要融入社会文化,创新与时代共进。简洁,朴实,平和的设计更长久,令更多人可受惠。
张雷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自己这十几年的经历,其实我做的事情总结起来很简单:“传统手工艺—材料研究—设计—生活。”八年前,我和我的伙伴们从米兰回到余杭,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来到了当地的油纸伞作坊,作坊有三位老人均超过70岁,和我们一起创作油纸伞。
我们尝试将油纸伞重新设计,让人们继续使用。糊伞的师傅亲手教我们糊伞,当皮纸糊在一个平面上的时候,人们其实就可以把这个伞折起来,当我们想如果把它糊在一个曲面上的时候,没有用任何的辅助的材料,只可以用水反复糊起,当糊起来之后,我们发现材质十分坚硬。经过尝试,我们发现油纸伞其实是可以做成一把椅子。
椅子设计出来后,我们再思考这有意思的创作过程背后是不是有另外有意思的规律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之后我们就创造了一个研究模型,底层架构模型。一个72股的油纸伞一根竹子切完以后,他要让72股完全能变成一个圆形,它要极度精确,要达到每根竹子都是一个小扇形。如果那个扇形有0.1度的差别,72倍的话就是7.2度的差别,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拿来一根竹子把它劈成72股,编的师傅就会把竹子重新排列起来,最后得出一把伞,一定会变成一根竹子,所以它一定会合起来,它虽然不是圆的,极度不精确,但是它很准确,合成了一根竹子、一把伞。
我们觉得这个研究意义是将传统手工艺的载体和传统手工艺分离了。当我们想在讲保护我们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时候,就涉及到刚才讲的两个东西,到底是要保护传统手工艺的载体还是保护传统手工艺,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传统手工艺的载体是流动性的,这个载体它诞生于那个朝代、曾经那个时代,是没有塑料也没有金属,也没有现代的型材等等,油纸伞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今,这把油纸伞已经不再是最好解决方案的时候,那它有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它如果退出历史舞台,其实我们作为当代的设计师、文人、手工艺人对传统手工艺是有所失责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传统手工艺留下来,稍微结合一下这个时代的语言,它就可以演变成不同的新作品。
过去一共九年的时间,我们把所有的手工艺收集起来在融设计图书馆里。其中,过去三年是非常有整理性的。我们跑了大概有28个省,还有3个省其实就完全跑完了。在这28个省里面,我们基本上能够集齐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的门类,只能说基本全了,因为手工艺作坊是永远也全不了的。包括竹木、建筑材料、自然物、混合材料,纺织品、金属、纸等。因为在图书馆里面没有载体,只有材料,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载体没有了,剩下的那些材料、工艺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手工艺到材料,材料到设计,最后设计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但这个生活会验证我们的设计。
学术主持(金敏华):从个人经历来看,海外求学+工作阶段,对个人设计观的影响?
石大宇:我出生在台湾,母亲是书画家,父亲是学声乐的,家庭对我影响很大,童年在台湾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但真正接触设计是在美国大学期间。在美期间,为了尽快的融入,要学习语言,要抹杀掉自身的传统文化,然后全身心感知美国文化。从台湾到纽约再回台湾再到北京,一次次的文化冲击,改变着我的设计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发现其实自己为了学习,为了设计上追求一直在流浪,一直在不断地流浪。
利志荣:我算不上一个好学生,所以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成绩不太理想。后来我到了法国,在一家非常好的学校读书,发现有很多东西要学。他们的学制分为一年半、两年半,所以我有很大的自由度,以至于自由的没有方向,每天白天在家里呆着,晚上才到学校学习,这样可能对于一个学生不是最好的状态,但对于我来说,我心里是有一个自由度的,我想做什么都可以,这就是我在法国的体验。
张雷:29岁之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香港,而且是在29岁。之后我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对我而言像极了一面镜子,可以映射我背后的东西。因为意大利悠久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再到现在的时尚产业,他们讲求设计的“根”,也就是从哪来,这对我的冲击很大。随后的一年证明我并不适合做汽车设计,我决定回国寻找属于我的“根”。可能只有你身处他乡时,才会去找文化认同,这是当你身在其中时很难意识到的。
学术主持(金敏华):在两位顾问眼中,双方设计师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杨理崇:本次活动,香港选择的都是年轻设计师,这部分年轻设计师更注重社交媒体,比较更注重外表,但是没有关注到“本源”的问题,这样做会不会迷失自我?这是我最大的感受。这次我尝试让设计混搭,非专业家具设计师,来诠释一把椅子,把我们建筑的概念和想法放在椅子上,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王黑龙:深圳设计师文化背景不同,来自五湖四海,存在差异,在作品中也是有所表现的。香港作品上一届港味十足,这届更年轻化,更加平面化。而深圳的作品较比往年少了些浮躁。我相信通过对双城两地的设计进行讨论,对加速融合两地的文化差异和提升设计认知水平有所帮助。
学术主持(金敏华):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要推进设计大湾区概念,你认为障碍是什么?
于强:大湾区概念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师思考相对较独立,我不想给出答案,答案应该在设计师的实践中产生。香港、深圳、澳门,包括台湾,应该从实践中去回答这样的问题。设计大湾区应该是文化差异的不断融合,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产生的概念。作为SIID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而言,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推进设计行业发展,加速文化融合,体现设计价值。对于SIID而言,我们只需要做得更多,更好。
SIID诚邀您前来参观 “互” 深港共创坐具展
展期:
2018.10.27-2019.01.01
展馆:
欢乐海岸3F盒子艺术空间
开馆时间:
星期二至五 10:00am-22:00pm
星期六至日 10:00am-22:30pm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
主办单位:深圳设计之都推广促进协会(SDPA)/香港设计总会(FHKDA)
承办单位: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SIID)
支持机构:欢乐海岸/OCAT欢乐海岸展区∙盒子空间/丽兹家居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文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互联/海克曼家居
战略合作媒体:新浪家居
媒体支持:网易家居/腾讯家居/腾讯大粤网/太平洋家居/搜狐家居/凤凰网/房天下家居/现代装饰/设计腕儿/A963设计网
视觉形象设计:Y·STUDIO余子骥/郭俊+欧俊轩